imtoken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 首页 > imtoken资讯中心 > 公司新闻

imtoken下载入口-经济热力站丨中海储能科技:储能赛道“领头羊”,铁铬液流电池破解储能难题,构建储能生态闭环

更新时间:2025-06-30点击次数:

6月27日,由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的“京彩不设限·经济热力站”首期月度主题走访活动在京圆满举行。本次活动以“绿色蓝图 京智赋能”为主题,聚焦北京市绿色经济领域标杆企业,开展深度调研与集中采访。和讯网作为受邀媒体,实地走访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储能”),近距离感受其以铁铬液流电池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储能“黑科技”,解码绿色能源领域的创新密码。

锚定双碳目标 铁铬液流电池破解储能难题

在能源转型与“双碳”战略背景下,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中海储能作为国内铁铬液流电池技术的创新者与集大成者,凭借十余年技术攻坚,自主研发的高安全、大规模、低成本、长寿命铁铬液流电池技术,已成功跨越技术验证、工程应用及商业化交付阶段,被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纳入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录。

走进中海储能总部基地,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鹏详细介绍了企业在铁铬液流电池领域的创新突破。据悉,中海储能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徐春明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正围绕铁铬液流电池展开攻关。该公司独创的三维仿生改性编织碳布电极工艺、双极板开流道技术等核心专利,解决了电池析氢、反应活性差等世界级难题,荣获2023年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奖一等奖。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海储能自主开发的液流电池数智管控系统与FlowBD人工智能大模型语言,实现了从机理研究到智能制造的全链条智能化升级,推动产业能级跃迁。

全产业链布局 构建储能生态闭环

区别于传统储能企业的单一环节发展,中海储能已构建起“机理研究—原材料研产—系统集成—交付运维—产教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

公司牵头成立铁铬液流电池产业发展联盟,联合中国石油(601857)大学(北京)、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机构,完成电解液、电极、双极板等核心原材料国产化替代,并布局内蒙古、河南、广东等地智能制造基地,年产能规划达4GWh。目前,公司已承接包括张家口怀来云数据中心、广东惠阳300MWh独立储能电站等标杆项目,并实现海外市场突破,沙特首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项目签约落地。

在实地参观中,中海储能500kW储能模块及兆瓦级储能电站的智能化管控系统令人印象深刻。该技术具备20000次超长循环寿命、70%能量转换效率及-20℃至75℃宽温域运行能力,适用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及源网荷储一体化场景。例如,在广东惠阳2MW/10MWh储能电站项目中,通过“谷充峰放”模式,年发电量可达330万kWh,为企业节约大量用电成本;北京温榆河综合能源示范区项目,则探索“零碳管控+数字化能源网络”的新模式,助力区域绿色低碳转型。

资本与政策双加持 驶入发展快车道

北京未来科学城的统计数据显示,中海储能等能源企业带动区域年产值超2400亿元。据悉,中海储能2024年营收突破2亿元,实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签约金额将达数十亿级,2026预计实现翻倍增长。

依托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优势,中海储能获红杉中国、蚂蚁金服等头部机构数亿元投资,并被认定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政策层面,其技术入选北京市新基建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纳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获工信部、发改委等资金支持。公司总经理王屾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降本增效,推动储能系统成本降至1500元/kWh以下,让铁铬液流电池成为最具经济性的长时储能解决方案。”

作为“京彩不设限”首期活动的亮点企业,中海储能的成长轨迹映射出北京绿色经济的澎湃动能。其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路径,打通技术攻关到产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不仅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关键支撑,更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带动区域制造业升级与人才培育。在“双碳”目标与新型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中海储能正以“铁铬液流电池”这张“绿色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国储能科技的硬实力。

本次活动通过走访调研,展现了北京市绿色经济企业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讯网将持续关注“京彩不设限”后续主题活动,挖掘更多首都经济新动能,为绿色经济与科技创新传播更多鲜活故事。

(责任编辑:刘静 HZ010)
  • 电子邮箱: imtoken@163.com

  • 热线电话: 400-8254-8244

  • 公司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海棠湾

Copyright © 2012-2025 imToken官网app下载安卓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粤ICP备51611549-1号

SiteMap

网站二维码
关注

联系

400-8254-8244

顶部